近日,“第十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论坛”在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举办,旨在推动国内快检技术的成熟、快检产品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健全,使国内食品安全检测发展程度向发达国家靠拢。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乎大局。从镉大米、瘦肉精到三聚氰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我国食品安全一直被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生物毒素和致病菌所威胁。本届会议,曾令文研究员为嘉宾们从粮食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传统检测方法、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和研究成果展示三个方面带来了题为《电化学传感器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
粮油食品中涉及的热点化学污染物三氯丙醇酯1缩水甘油酯、矿物油、多环芳烃等的分析检测,具有实验操作技能要求高、费时、再现性不佳的共性特点。对化学分析的前处理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代表着实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分析效率、提升结果准确性的技术发展方向,智能化分析体现在自动化、高效率,以及精准性。通过整合加样、震荡混匀、离心分离、控时保温等实验操作的一体化设计,并程序化控制,使得分离、纯化、浓缩等分析前处理过程得以标准化,实现污染物定量分析的高效率、高准确的自动化。MCPDE/GE、MOSHMOAH、PAHs等化学污染物的智能化全自动分析系统已经实现全球商业化。
谢刚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粮油及其制品中微生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快速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标准物质研制、检测仪器开发、真菌毒素和霉菌检测技术、粮食污染物监测调查、质量追溯与过程控制技术等方面。本届大会谢刚研究员为嘉宾们带来了题为《大米污染矿物油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的报告,从矿物油检测技术、大米污染矿物油检测技术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大米污染矿物油检测的应用。
李建林教授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围绕食品安全样品前处理,高通量检测技术,真菌毒素的降解等开展研究工作。介绍多孔硅光学非标记在线远程检测技术的原理、构建以及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多孔硅的制备方法,非标记光学平台,多孔硅表面的修饰,生物探针分子的有效固定,在线远程检测技术方法,在小分子、大分子、细菌、病毒等方面的检测应用。
李秀琴女士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食品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稿准确度分析技术、食品安全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的研究,本届大会为嘉宾们带来了题为《食品真菌毒素标准物质研究》的报告。全球25%的作物受真菌毒素污染,造成每年损失粮食近10亿吨,目前真菌毒素的标物数量远不能满足食品中真菌毒素安全监管的需求,开展多组分真菌毒素定性筛查用标准物质的研究,有效提高真菌毒素的监测能力,将是真菌毒素标准物质研究新的方向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第31届广州国际食品加工包装机械
及配套设备展览会
The 31st China(Guangzhou)lnternational Food Processing Packag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Exhibition 2023
2023.6.9-11
广州·广交会展馆
同期活动:第二届大湾区智能包装产业发展大会